close

  濾杯的第一篇,相當然爾是從V-60開始了,其實我生平使用的第一個濾

杯應當是扇形的 kalitta,而且是塑膠製品。只是那時的東西都還懵懵懂懂

,而且當時的濾杯也已經不知去向。之後再開始深入時,就已經開始V-60的

時代了。

  其實這可以分做兩篇來寫,順便騙騙文章數,但寫在一起,對照起來比

較方便。

  目前市售的V-60分成兩種,一種是原本的 (下圖左) ,另一種是薄型 (

下圖右) 。實際上的差異除了杯壁本身的厚薄外,肋條的深淺也有差異,薄
型的明顯較立體些,在沖煮上就會影響到流速。

V60-1V60-2

  那麼實測上的影響會有多少呢?

V60V60-薄型

  實驗用濾杯搭配濾紙,不放粉,直接倒入260cc 的常溫水,紀錄它流到

觸底的時間點。 (以後會很常用到這模式) 

  可以看到其實落差不大,大概只差1~2 秒,但已經差很多了......

底孔:18.2mm(原)、19.4mm(薄)

肋高: 0.7mm(原)、 1.2mm(薄)

 

  而且,在眾多濾杯之中V-60真的算是流速相當快的,搭配上錐形的設計

,可以讓風味集中而鮮明。所以使用這款濾杯可以很容易的呈現出清爽、個

性明確的感覺。

  然而,關於濾杯設計上呈現螺旋向下的構造,我個人比較抱持的觀念是

:螺旋的弧形,比起直線向下,更能撐起濾紙,確保肋條所造成的通道能夠

暢通。至於『螺旋是對應地球自轉的科氏力』這個觀點,我不太贊同,因為

這影響太過輕微,就算有些許的影響,也不在人類可以感受到的範疇。而且

,如果影響真有如此之大, Hario應該會另出紐澳版本才對。

  另外,如果要做大水流旋轉的話,建議使用較粗的水流,太細的水柱穿

透力較強,比較無法帶動水流旋轉,在沖煮流程設計上,給大家參考一下。

V60-大水柱V60-細水柱

arrow
arrow

    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