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文章:凹仔底烘豆人AO ZI DI HONG DOU REN - IKAWA一鳴驚人之前

 

  首先要說,我不太了解要怎麼寫關於烘焙的文章,想要寫得完整,真的

太有困難,所以只好先拾人牙慧,剪些有趣的文章來討論。會選這一篇做為

開始,其實只是一時興起,就順勢說說,用這樣許許多多的文章討論堆疊,

或許,我們都能更接近我們烘焙的理型吧。

  首先要說心態問題,關於手沖世界冠軍用自動烘焙機烘焙比賽豆,身為

烘焙師,其實我沒有太多的感覺,這只是個人的選擇。或許可以用很陰謀式

的想法,他想用這一連串的搭配來間接的推末端顧客在自家小量的烘 90+的

高檔豆等等之類的,但這又與我們何干?如果烘焙的技術是這麼樣的容易被

取代,那麼我想也不值得我們這麼駑鈍的探討追尋下去了。

  在比賽的前提之下,大家或許都會以為帶去的一切,都必定會是一時之

選,所以不用烘焙師進行烘焙,改用自動烘焙機,就代表烘焙師已經被世界

潮流淘汰了嗎?言之過早。在了解比賽的評分機制等等之後,他選擇自動烘

焙機的原因,可能是考量到許多的因素之下的結果 (或許烘焙師的行程無法

配合、豆子後製完來不及送去烘焙,時間只夠直接送賽場之類的。) ,加上

沖煮賽其實比較重視的是:表現與傳遞這兩件事。畢竟它不是烘焙賽,咖啡

本身的質地可以在不太被減損的狀態下呈現,而且不帶有太多瑕疵味 (焦味

、炭味、馬鈴薯味等等) ,在標準的呈現下,說不定就會是當下能取得最高

分的排列組合了。

 

  好的,接下來說到烘焙機的想法。

  關於溫度,其實不論豆溫或風溫,量的都是風溫,只是我們一般說的豆

溫,量的是豆子與豆子之間的風溫,這受到豆子自身的溫度變化影響比較多

,所以我們總是假定那就是豆子的溫度,實際上那只是豆與豆之間的熱風溫

,最多會有一到兩個豆子的接觸熱,而我們總是想盡辦法的想要能夠更貼近

豆子真實的溫度,改用更靈敏、更細的探針,位置更深入鍋爐內部,以避開

鍋爐的直接傳導熱,但以Rob Hoos的做法,很巧妙的避開了這個部份,直接

用比較穩定的熱風溫,去看整個烘焙曲線,但是或許很多人會質疑,風的溫

度怎麼能代表豆子的溫度?是的,不是直接量測豆子當然不能代表豆子的狀

態,但,套句中醫的說法:望、聞、問、切,這些都是用間接的方式去推斷

病人的狀態,而不是直接開刀切開來看。同樣的,如果我們穩定的給予熱風

,固定進入鍋爐的風溫、風壓與風量,那麼從鍋爐離開的熱風,它所減損的

熱能,其實也就代表了生豆所吸收走的熱能,但是因為這個方法所得到的曲

線分析跟我們一般所用的還是有著一些差距,所以實際上使用還是要謹慎為

之。

  其實這樣做法的烘焙機並不是第一例,像富士皇家所推出的Revolution

就是以熱風的監測做為主要依據的,所以,其實利用控制進入鍋爐裡的熱風

溫度與強度,監測離開鍋爐的熱風的溫度與強度,用之間的差值來推斷烘焙

的時候,有多少的熱能作用在咖啡豆上,是一個相當純粹的角度。

  從這角度來說,即使我們用的是一般傳統的烘焙機,但是有多少的熱能

是真正的作用在豆子上,而且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作用在咖啡豆的甚麼位置

、作用在我們味蕾上的甚麼位置,這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